斧劈皴陶瓷笔记(六)
南青北白
陶瓷史(二)隋唐五代陶瓷极简史
隋统一中国,结束了270年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继续发展经济,置粮仓,行科举,设六部,分化突厥,复兴汉文化。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0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万户。经济上到了农耕社会的巅峰。富裕的社会催生了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兴旺。制瓷业有长足进步。
1954年在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元年墓出土的白瓷瓶、以及出土隋大业六年姬威墓的白瓷束腰盖罐为白瓷中之翘楚。1957年西安郊区梁家庄发现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的龙柄双莲瓶和龙柄鸡首壶,瓷胎洁白,釉面光润,墓主人棺盖板甚至写“开者即死”的诅咒。李静训墓中,石椁石棺雕制精美,随葬大量金银玉器、玻璃器等。其中有一条镶嵌珍珠和鸡血石、雕大角鹿青金石的金项链,还有一对镶珠金手镯和两枚金戒指以及金质发饰、衣饰,银指甲套。这些饰物珠光宝气,灿烂辉煌,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白瓷器能跟这么贵重的金银器一同随葬,可见在当时等级之高,工艺之精,地位与金银并列。1982年5月,在河北内邱贾村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残存瓷片非常精致。能跟隋墓出土文物相互印证。
唐代在内邱周围继续烧造白瓷,成为整个唐朝最有名的邢窑。李肇《唐国史补》记载:“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1980年至1985年在内邱城关发现了白瓷窑址,其中一件碗底刻“盈”字。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等国家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有邢窑白瓷。可见邢窑白瓷生产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唐代后期,位于河北曲阳县的“定窑”烧制出白瓷,并逐渐发展起来。五代时取代了邢窑。
白瓷类银类雪。但陆羽茶经上说“茶碗以越州所产为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陆龟蒙《秘色越器》诗称赞越州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越窑如冰似玉。一九八七年四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记载为“瓷秘色”。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正是“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文人士大夫对越窑秘色瓷推崇备至,让青瓷窑占据南方窑口主要烧造种类。从隋唐五代陶瓷发展整体情况而言,北方生产瓷器以白瓷为最多,南方窑口以生产青瓷系瓷器为多。陶瓷界有“南青北白”之说。事实上,陕西铜川耀州窑就以烧造青釉瓷器闻名于世;河南巩义窑唐三彩曾被日本等国家仿烧;安徽寿州窑则以烧黄釉瓷器为主。
唐代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瓷器种类、釉色、纹饰丰富多彩。河南的鲁山窑黑釉花瓷,曾被《羯鼓录》记载:唐玄宗与宋璟谈论音乐时说,“不是青州石沫,即是鲁山花瓷。”湖南长沙窑褐彩诗文瓷器曾大量销往海外。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的黑石号沉船出水67000件瓷器中56000件为长沙窑瓷器。证实了唐代瓷器海外中国热。这些瓷器承载了东方的文明和审美,把中国美学和对生活的热爱带到了世界。
各具特色的瓷器品类在五代时期风格有所转变。从雍容浑厚变得轻巧秀美。瓷胎薄,胎致密,玻化程度高。五代十国,虽然军阀割据,然而瓷器生产从未间断。这与上层社会对瓷器价值认知和喜爱有很大关系。著名的“柴窑”冠绝后世。然而不见实物流传和出土。从各种文人笔记描述可知,北方“柴窑”与南方“秘色瓷”为时人所珍。五代时河北曲阳白瓷烧制技术也获得了巨大进步。这时候的瓷器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瓷器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学在文人中被赞美有加。所以即使北方长期限于朝代更替动荡中,瓷器生产也未受过多影响。而南方吴越地区政权、四川地区政权很少卷入战争。所以北宋立国后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转到南方。
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让契丹占据东北、华北成为了可能。辽国依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皇权统治。辽贵族从游牧民族变为统治阶级,生活上也产生变化。中原的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1993年河北宣化张文藻墓出土的一桌瓷器和壁画中所画瓷器即是辽朝显贵以使用瓷器为时尚的明证。辽瓷大量仿烧中原瓷器。辽三彩,辽绿釉中的鸡冠壶在唐代河北邢窑就有制作。辽瓷主要窑址位于内蒙古赤峰缸瓦窑,辽上京窑,辽阳冮官屯窑。事实上,更多精美的辽墓出土瓷器有很多中原或者南方窑口,这与贸易往来和中原、南方王朝对辽国外交赠予等有关。史料中也有明确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瓷业的继续发展为两宋时南北方名窑争艳打下了基础。
南青北白
隋统一中国,结束了270年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继续发展经济,置粮仓,行科举,设六部,分化突厥,复兴汉文化。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0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万户。经济上到了农耕社会的巅峰。富裕的社会催生了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兴旺。制瓷业有长足进步。
1954年在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元年墓出土的白瓷瓶、以及出土隋大业六年姬威墓的白瓷束腰盖罐为白瓷中之翘楚。1957年西安郊区梁家庄发现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的龙柄双莲瓶和龙柄鸡首壶,瓷胎洁白,釉面光润,墓主人棺盖板甚至写“开者即死”的诅咒。李静训墓中,石椁石棺雕制精美,随葬大量金银玉器、玻璃器等。其中有一条镶嵌珍珠和鸡血石、雕大角鹿青金石的金项链,还有一对镶珠金手镯和两枚金戒指以及金质发饰、衣饰,银指甲套。这些饰物珠光宝气,灿烂辉煌,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白瓷器能跟这么贵重的金银器一同随葬,可见在当时等级之高,工艺之精,地位与金银并列。1982年5月,在河北内邱贾村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残存瓷片非常精致。能跟隋墓出土文物相互印证。
唐代在内邱周围继续烧造白瓷,成为整个唐朝最有名的邢窑。李肇《唐国史补》记载:“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1980年至1985年在内邱城关发现了白瓷窑址,其中一件碗底刻“盈”字。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等国家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有邢窑白瓷。可见邢窑白瓷生产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唐代后期,位于河北曲阳县的“定窑”烧制出白瓷,并逐渐发展起来。五代时取代了邢窑。
白瓷类银类雪。但陆羽茶经上说“茶碗以越州所产为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陆龟蒙《秘色越器》诗称赞越州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越窑如冰似玉。一九八七年四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记载为“瓷秘色”。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正是“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文人士大夫对越窑秘色瓷推崇备至,让青瓷窑占据南方窑口主要烧造种类。从隋唐五代陶瓷发展整体情况而言,北方生产瓷器以白瓷为最多,南方窑口以生产青瓷系瓷器为多。陶瓷界有“南青北白”之说。事实上,陕西铜川耀州窑就以烧造青釉瓷器闻名于世;河南巩义窑唐三彩曾被日本等国家仿烧;安徽寿州窑则以烧黄釉瓷器为主。
唐代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瓷器种类、釉色、纹饰丰富多彩。河南的鲁山窑黑釉花瓷,曾被《羯鼓录》记载:唐玄宗与宋璟谈论音乐时说,“不是青州石沫,即是鲁山花瓷。”湖南长沙窑褐彩诗文瓷器曾大量销往海外。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的黑石号沉船出水67000件瓷器中56000件为长沙窑瓷器。证实了唐代瓷器海外中国热。这些瓷器承载了东方的文明和审美,把中国美学和对生活的热爱带到了世界。
各具特色的瓷器品类在五代时期风格有所转变。从雍容浑厚变得轻巧秀美。瓷胎薄,胎致密,玻化程度高。五代十国,虽然军阀割据,然而瓷器生产从未间断。这与上层社会对瓷器价值认知和喜爱有很大关系。著名的“柴窑”冠绝后世。然而不见实物流传和出土。从各种文人笔记描述可知,北方“柴窑”与南方“秘色瓷”为时人所珍。五代时河北曲阳白瓷烧制技术也获得了巨大进步。这时候的瓷器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瓷器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学在文人中被赞美有加。所以即使北方长期限于朝代更替动荡中,瓷器生产也未受过多影响。而南方吴越地区政权、四川地区政权很少卷入战争。所以北宋立国后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转到南方。
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让契丹占据东北、华北成为了可能。辽国依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皇权统治。辽贵族从游牧民族变为统治阶级,生活上也产生变化。中原的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1993年河北宣化张文藻墓出土的一桌瓷器和壁画中所画瓷器即是辽朝显贵以使用瓷器为时尚的明证。辽瓷大量仿烧中原瓷器。辽三彩,辽绿釉中的鸡冠壶在唐代河北邢窑就有制作。辽瓷主要窑址位于内蒙古赤峰缸瓦窑,辽上京窑,辽阳冮官屯窑。事实上,更多精美的辽墓出土瓷器有很多中原或者南方窑口,这与贸易往来和中原、南方王朝对辽国外交赠予等有关。史料中也有明确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瓷业的继续发展为两宋时南北方名窑争艳打下了基础。
南青北白
隋统一中国,结束了270年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继续发展经济,置粮仓,行科举,设六部,分化突厥,复兴汉文化。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0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万户。经济上到了农耕社会的巅峰。富裕的社会催生了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兴旺。制瓷业有长足进步。
1954年在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元年墓出土的白瓷瓶、以及出土隋大业六年姬威墓的白瓷束腰盖罐为白瓷中之翘楚。1957年西安郊区梁家庄发现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的龙柄双莲瓶和龙柄鸡首壶,瓷胎洁白,釉面光润,墓主人棺盖板甚至写“开者即死”的诅咒。李静训墓中,石椁石棺雕制精美,随葬大量金银玉器、玻璃器等。其中有一条镶嵌珍珠和鸡血石、雕大角鹿青金石的金项链,还有一对镶珠金手镯和两枚金戒指以及金质发饰、衣饰,银指甲套。这些饰物珠光宝气,灿烂辉煌,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白瓷器能跟这么贵重的金银器一同随葬,可见在当时等级之高,工艺之精,地位与金银并列。1982年5月,在河北内邱贾村发现了隋代白瓷窑址,残存瓷片非常精致。能跟隋墓出土文物相互印证。
唐代在内邱周围继续烧造白瓷,成为整个唐朝最有名的邢窑。李肇《唐国史补》记载:“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1980年至1985年在内邱城关发现了白瓷窑址,其中一件碗底刻“盈”字。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和伊朗等国家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有邢窑白瓷。可见邢窑白瓷生产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唐代后期,位于河北曲阳县的“定窑”烧制出白瓷,并逐渐发展起来。五代时取代了邢窑。
白瓷类银类雪。但陆羽茶经上说“茶碗以越州所产为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陆龟蒙《秘色越器》诗称赞越州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越窑如冰似玉。一九八七年四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记载为“瓷秘色”。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正是“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文人士大夫对越窑秘色瓷推崇备至,让青瓷窑占据南方窑口主要烧造种类。从隋唐五代陶瓷发展整体情况而言,北方生产瓷器以白瓷为最多,南方窑口以生产青瓷系瓷器为多。陶瓷界有“南青北白”之说。事实上,陕西铜川耀州窑就以烧造青釉瓷器闻名于世;河南巩义窑唐三彩曾被日本等国家仿烧;安徽寿州窑则以烧黄釉瓷器为主。
唐代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瓷器种类、釉色、纹饰丰富多彩。河南的鲁山窑黑釉花瓷,曾被《羯鼓录》记载:唐玄宗与宋璟谈论音乐时说,“不是青州石沫,即是鲁山花瓷。”湖南长沙窑褐彩诗文瓷器曾大量销往海外。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的黑石号沉船出水67000件瓷器中56000件为长沙窑瓷器。证实了唐代瓷器海外中国热。这些瓷器承载了东方的文明和审美,把中国美学和对生活的热爱带到了世界。
各具特色的瓷器品类在五代时期风格有所转变。从雍容浑厚变得轻巧秀美。瓷胎薄,胎致密,玻化程度高。五代十国,虽然军阀割据,然而瓷器生产从未间断。这与上层社会对瓷器价值认知和喜爱有很大关系。著名的“柴窑”冠绝后世。然而不见实物流传和出土。从各种文人笔记描述可知,北方“柴窑”与南方“秘色瓷”为时人所珍。五代时河北曲阳白瓷烧制技术也获得了巨大进步。这时候的瓷器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瓷器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学在文人中被赞美有加。所以即使北方长期限于朝代更替动荡中,瓷器生产也未受过多影响。而南方吴越地区政权、四川地区政权很少卷入战争。所以北宋立国后经济中心逐渐从北方转到南方。
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让契丹占据东北、华北成为了可能。辽国依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皇权统治。辽贵族从游牧民族变为统治阶级,生活上也产生变化。中原的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1993年河北宣化张文藻墓出土的一桌瓷器和壁画中所画瓷器即是辽朝显贵以使用瓷器为时尚的明证。辽瓷大量仿烧中原瓷器。辽三彩,辽绿釉中的鸡冠壶在唐代河北邢窑就有制作。辽瓷主要窑址位于内蒙古赤峰缸瓦窑,辽上京窑,辽阳冮官屯窑。事实上,更多精美的辽墓出土瓷器有很多中原或者南方窑口,这与贸易往来和中原、南方王朝对辽国外交赠予等有关。史料中也有明确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瓷业的继续发展为两宋时南北方名窑争艳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