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劈皴陶瓷笔记(一)

首页    文摘    斧劈皴陶瓷笔记(一)

斧劈皴陶瓷笔记(一)

 

明万历谢肇淛的《五杂俎》书中记有:“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装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从各种文献记载,“柴窑”烧出的釉色成为明代文士最受欢迎的瓷色,但是已经见不到传世品。之后的“汝窑”成为继“柴窑”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宋瓷。关于汝窑文献笔记还有各种点评非常多。我想起一首金代赵秉文诗《汝瓷酒尊》,以此可以看出金代金代文人士大夫眼中的汝瓷之美。全诗如下:

 

秘色创尊形,中泓贮醁醽。

缩肩潜蝘蜓,蟠(皤?)腹涨青宁(柠?)。

巧琢晴岚古,圆瑳碧玉荧。

银杯犹羽化,风雨慎缄扃。

 

诗中用晴岚古韵,碧玉荧光形容汝瓷的美丽釉色。可谓是最接近汝瓷的本色了。金去北宋不远。赵秉文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一生仕5朝,官六卿,名声闻于朝野,平生以诗、文、书法名于世,为一时文士领袖。这样一位文士对北宋汝瓷赞颂,可见汝瓷釉色之美在金代已经独领风骚。金代女真人汉化程度很高,所以金人对汉文化几乎全盘接收。

 

两宋时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领衔时代潮流。明代继承宋文化,宋文化有一个特征就是慕古。但是在明代后期文人集团与宋代文人思想不同的是,文人士大夫们纷纷“出圈”,士商相混。文学和艺术世俗化,雅俗共赏的审美开始居于统治地位。因此《万历野获编》记载:“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德)窑品最贵,近日又贵成(化)窑,出宣窑之上。………然花样皆作八吉祥、五供养、一串金、西番莲,以至斗鸡、百鸟、人物故事而已。”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瓷器纹样成为皇家御用的器物,可见明朝中期后审美情趣的转变。文震亨《长物志》因此把赏鉴古物分为雅和俗。文人墨客追求的是陶冶性情,而不是装饰华丽。君子以德比玉,以冰雪喻心。所以汝窑、官窑(南宋)的青釉瓷器,定窑的白釉瓷器非常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因此一些文人才把青花、五彩瓷器比喻为“俗”物。

 

按照《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版)一书认为“瓷器”出现的年代是东汉,之前的有釉的“瓷器”称为釉陶这一定义,可以认为判断为陶器还是瓷器的主要标准是烧成温度和胎的烧结程度。书中还引用了貌比潘安《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句。可见瓷器自一出现就以其实用兼美丽获得人们的倾心。六朝因为没有掌握白釉的配方,所以一直烧造不出白瓷。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瓷器需求量大,类银类雪的白瓷终于登场。

 

两宋民间手工业发达,各地都有烧造瓷器的著名窑口,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满足了不同阶层的需要。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对于瓷器审美的带动,让瓷器具有了雅的情趣。宋人在《满庭芳》里写到“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词中提到“紫瓯圆”这种饮茶器风靡一时。苏东坡《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 宋徽宗《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这种文人的品评对于瓷器烧造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民间也模仿之。元代疆域广大,商业繁荣,瓷器制作种类翻新,青花、釉里红先后出现。到了明代,文人仍然起着引领时尚消费的作用。清代缺失了文人政治,皇帝一人的审美影响了其他人的争相模仿,瓷器制作越来越僵化。

 

瓷器作为一种具有工艺美术价值的实用器物,不仅在商品社会里沉浮,更受到上层社会的极度重视。尤其是明代开始朝廷为皇家设立了御器厂,不计成本集一国之力量烧造瓷器,极大促进了制瓷工艺发展成熟。这种由皇家垄断的最顶尖工艺技术在明末消亡。但这促进了民窑瓷器制作工艺的突飞猛进。以至于清初御窑厂在遭到吴三桂战火波及后,雇佣民间魏氏子弟修葺。因此明末清初也是民窑瓷器自由发展,工艺技术超越官窑的这段时间。雍正、乾隆朝,皇帝本人亲自参与瓷器生产,清代的御窑厂生产的瓷器质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就审美来讲,雍正、乾隆朝生产的瓷器以仿古为多。其特色种类为珐琅彩、粉彩瓷器。而珐琅彩源于西洋彩,粉彩在珐琅彩的基础上诞生。皇家审美重精工,缺乏生活的气息。民窑极力模仿官窑,没有了工匠个性的发挥和艺术的表达。中国古代艺术至此完全没有了活力。

 

东周列国纷争,众多的哲人举起学术的旗帜,论道救世,百家争鸣。因此有了汉文化的基础。佛教西来,翻译佛经,佛教的汉化让我们的文化里又多了一个活性因子。宋明新儒学,让儒释道三家合流。然而新的儒学没有被清朝提倡。程朱理学再一次成为道统,学术的主流。文化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推动,如今的现代社会里,资本成为吞噬一切的力量。但是资本不能创造艺术,艺术仍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碰撞。新的艺术就在这碰撞中新生。

 

收藏和鉴赏古代艺术,可以开拓眼界,谈艺论道,在古人的技艺里获得新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每一件艺术品都见证了属于他的时代和他之后的时代。因此艺术品成为了不朽者。而收藏者传承着这种美。

 

我们能从古代艺术品上看到那个时代,也看到了艺术品的制作者已经成为了艺术品的一部分,任时光流逝,沧海桑田。

2023年8月3日 08:29
浏览量:0